Saturday, August 08, 2009

自由流浪到『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
Cape No.7)
片長:2 Hrs 10 Mins
評分︰9.8


總覺得想在沉浸在那樣的氣氛中。
##CONTINUE##
2008年上映,破了國片多項紀錄的海角七號,
影片結束之後,總令人覺得有些不捨。

由有著基督徒背景的魏德聖導演拍攝,海角七號
其實蘊含著許多的福音訊息,影片中敘述著平凡
生活中最平凡的人物,以主角阿嘉的幹譙,憤怒
的摔吉他、而後回奔恆春作為開場,這部片談的
不只是憤怒,也談現今台灣社會存在的文化衝突
,老與幼、新與舊、本土與外地,再再都是現今
台灣新聞的重點頭版,在政治的操弄下,這些衝
突的裂痕只是不斷的擴大,而海角七號則選擇以
平靜的方式去反抗,去表達自身的不滿。

藉由挖掘
阿嘉、友子、水蛙、勞馬、大大、馬拉
桑、茂伯、明珠、代表會主席等等不同角色,
演魏德聖時而快速、時而緩慢
交錯人物際遇,
簡單卻很真誠的反應人的生活情緒。也許,我們
都太過向前看,偏遠都市人口外移至核心都市,
留給家鄉的卻是一片荒脊,代表會主席才會說出
想放火燒了恆春,叫那些年輕人回家鄉再造,他
道出的是老一輩的無奈,也是台灣社會的現實。

影片的風格很柔和,恆春海的藍、草的青與老街
的溫暖,舒服了觀者的感官,也撫慰了在影片中
呈現的憤怒,當阿嘉翹班,跳入海中飄蕩時,那
自由,是大都會裡所感受不到的,也是影片一
直強調
與嘗試要告訴人們的文化衝突。片中日本
教師寫給小島友子的七封信,悲傷卻很優美,真
實的呈現人對於愛情無盡的思念,雨後才有的彩
虹,正是本片所要傳達給人們的希望,雨過才能
天晴。

魏德聖揉合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大量的粗俗語言
被應用在片中,幽默、也適合這樣的拍攝背景,
當各個角色在練團的過程中,彼此的文化衝突卻
也磨合了彼此,撫慰了各自的內心。在這樣的時
代,有人唱著『向前走,什麼攏瞴怕』,也有人
唱著『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那你呢?








0 comments: